增加磁场为有效解决方案之一, 具备一定经济性发表时间:2023-09-18 09:20 增加磁场为有效解决方案之一, 具备一定经济性 硅料降价+硅片10%~12%合理利润率,单晶炉回本周期不到2年 ⚫ 硅料降价+硅片10%~12%合理利润率下,行业整体利润仍然较高,单晶炉回本周期不到2年,其中N型设备回本周期比P型更短。 ➢ (1)单晶炉价格约140万/台,理论产值14MV/台,N型硅片利润率12%,P型硅片利润率10%。 ➢ (2)进口高纯石英砂短缺,坩埚更换频繁,单晶炉待机时间变长,间接造成产能损耗,其中N型单晶炉产能损耗约20%,P型单晶炉产能损耗约10%。 ➢ (3)N型每GW所需单晶炉约90台,设备价值量1.3亿元,P型每GW所需单晶炉80台,设备价值量1.1亿元。以硅片价格0.6元/W测算,设备回本周期不到2年,其中N型设备回本周期更短。 2 硅料降价+ N型12%利润率,单晶炉+超导磁场回本周期约3年 ⚫ N型硅片对含氧量和纯度要求比P型高,只有磁场才能将含氧量降低到7ppma(N型行业标准),在硅料降价+N型12%合理利润率下,行业整体利润仍然较高,单晶炉回本周期约3年。 ➢ (1)2023年晶盛超导磁场约150万元/台,2024年有望降到100万元/台(降低30%)。 ➢ (2)单晶炉+磁场可以有效提高硅片拉晶的良率、成晶率,提高10%单产。 ➢ (3)磁场可以减缓硅溶液对坩埚的冲刷,延长坩埚使用寿命,N型单晶炉产能损耗降低至15%。 ➢ (4)N型每GW所需单晶炉+超导磁场76台,设备价值量2.2亿元,以硅片价格0.6元/W测算,设备回本周期约3年,当超导磁场降低至100万元/台,回本周期约2.5年。 硅片存在产能过剩风险,硅片质量为后续竞争的关键要素 ⚫ 从供给与需求角度来看,硅片产能未来存在过剩风险。供给端2022年底硅片名义产能达600GW+,考虑到落后到容配比等,我们测算硅片需求290GW+,硅片供需处于紧平衡状态。未来随着硅片技术变革减少、落后产能淘汰率下降,硅料等瓶颈因素消失、产能利用率提升,硅片名义产能存在过剩风险。 ⚫ 硅片质量为后续竞争的关键要素。硅片产能过剩将放大硅片质量的重要性,下游对质量优秀硅片的倾向性凸显。 组件行业格局重塑期,技术迭代+产能扩张为有效手段 ⚫ 组件TOP5产能逐渐扩大,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,2022年龙头组件出货量接近,是行业格局重塑的紧要关头。技术迭代,产能扩张是企业稳固自己行业地位的有效手段。 ⚫ 光伏产业链一体化明确,一体化组件企业( 隆基,天合,晶科,晶澳,阿特斯)持续扩产,单晶炉+超导磁场既可以有效提高组件效率,又能构筑企业技术壁垒,存在替换需求。 超导磁场增效降本,0.3%效率提升+非硅降本贡献2000-3000万/GW ⚫ 增效角度:以182尺寸72片组件、转换效率24.3%为例,单晶炉+超导磁场可以有效的提高电池转换效率0.1~0.5%,进而提高组件功率。按照电池效率提升0.3%、组件1.6元/W估算,550W的组件溢价10.8元,每GW多盈利约1900万元。 ⚫ 降本角度:单晶炉+超导磁场可多利用5%的头尾料,头尾料重新投料,相当于节省5%的电费。目前非硅成本是0.1元/W,其中电费约0.08元/W,则可节省电费0.004元/W,每GW节省电费成本约400万元。 硅片同心圆无法避免只能改善,磁场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⚫ N型和P型单晶炉软硬件基本相同,没有本质区别。N型和P型硅片主要是掺杂剂不同,P型用硼做掺杂剂,更容易长晶;N型硅片用磷硅合金做掺杂剂,伸展方面略难一些。 ⚫ 硅片同心圆问题无法避免只能改善。石英坩埚内的硅熔体会在不同的驱动力作用下产生热对流(外热内冷、下热上冷),从而冲刷石英坩埚发生高温还原反应(Si+O2 = 2SiO),一部分SiO挥发,一部分留在硅溶液,氧含量过高且不均匀。因此同心圆问题无法避免只能改善。 ⚫ 磁场可以有效抑制热对流,降低硅片含氧量,改善同心圆。磁场可以有效抑制硅溶液的流动,使硅溶液变得很粘稠,硅溶液流动变慢后,可显著降低硅单晶中氧的含量,且易于实现单晶氧含量的均匀分布,从而改善同心圆问题。 |